南京,长三角西翼的创新引擎,正以 “创新名城” 的科创实力与 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 的区位优势重塑未来。她坐拥 128 所高校、68 名两院院士,紫金山实验室攻克 6G 太赫兹通信技术,麒麟科创园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 500 家,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服务全球 2000 余家企业。2024 年 GDP 达 18500.81 亿元,增长 4.5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15.2%,软件业务收入突破 8000 亿元,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三。
作为 “一带一路” 重要节点,南京构建起 “空铁水公” 立体交通网络:禄口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达 7.5 万吨,“南京 – 洛杉矶” 全货机航线周班加密至 5 班;中欧班列 “南京号” 年开行量突破 400 列,覆盖亚欧 15 国 28 城;长江南京段 5 万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航,龙潭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300 万标箱。低空经济领跑全国:溧水无人机产业园集聚亿航智能、拓攻机器人等企业,开通全国首条城市级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,2024 年相关产业营收突破 120 亿元。
夜幕下的江北新区,台积电 12 英寸晶圆厂的洁净车间灯火通明;河西金融城的交易大厅里,南京证券的智能投顾系统每秒处理百万级订单。这里既有江宁开发区的 “北斗 +” 产业集群,也有雨花台区的中国软件名城;既有溧水新能源汽车的千亿产业链,也有栖霞区的 “仙林智谷” AI 企业。从 “制造重镇” 到 “创新高地”,从 “长江枢纽” 到 “数字名城”,南京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书写着 “创新枢纽・数字名城” 的时代答卷。